马拉松全程是42.195公里,马拉松一般人无法完成马拉松,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跑完全程。
马拉松赛道一般使用城市公路,会经过柏油路、石板路甚至土路,且折返和起伏坡度差异巨大,比赛时间也分布在一年四季,各场比赛的条件差异很大,所以最开始马拉松只有“最好成绩”。
为了更好推广马拉松赛事,2004年起,国际田联开始设立马拉松的“世界纪录”。但对于创造“世界纪录”的比赛条件要求苛刻,如距离绝对不能短于42.195公里,赛道距离必须按最短距离原则测量;直线距离须少于50%的长度;起终点的海拔落差坡度不能超过1‰等。
不能满足相关条件的赛事所创造的记录将不被国际田联承认。
截止到2020年1月,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为2小时1分39秒。2018年9月16日,肯尼亚著名长跑运动员埃鲁德基普乔盖在柏林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1分39秒夺冠并创造了新的马拉松世界纪录,比原纪录足足提高了78秒。
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:2小时14分04秒。2019年10月13日,在2019年芝加哥马拉松比赛中,肯尼亚著名长跑运动员科斯盖以2小时14分04秒获得女子组冠军,打破尘封16年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。
马拉松的来源
希腊波斯战争(公元前492-前449年)中,公元前490年,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,进击阿蒂卡,在距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。雅典军奋勇应战,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,史称马拉松之战。
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,希腊派遣长跑优胜者斐迪庇第斯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。在极速完成36.2公里的路程并传达胜利的消息后,体力衰竭倒地而亡。而其奇迹光荣的功绩而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。
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,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设,并定名为“马拉松”。比赛沿用当年斐地庇第斯所跑的路线,距离约为40公里。此后十几年,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。
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,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,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,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,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,折合成42.195公里。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。
约42.195公里。国际标准全程马拉松距离为26英里385码,折合为42.195公里。全程马拉松的魅力之一,是比赛场地的开放。
其他体育项目,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,要么是类似的一块地,要么是不变的一个圈,而全程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,对参赛者来说,每跑一步、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。
全马的中国女子纪录是由孙英杰在2003年北京马拉松上,以2:19:39保持。男子由任龙云在2007年北京马拉松,以2:08:15保持。
2019年10月12日,维也纳的普拉特公园里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跑出了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,最终成绩不会得到国际田联的官方认可。